国庆河南行,车轮碾过京港澳,商丘触摸历史,烟火中共情团圆

商丘 更新于:2025-10-09 01:21
  • 彬鹰
    国庆河南行:在商丘触摸历史,于烟火中共情团圆

    当车轮碾过京港澳高速的路面,从北京到河南的距离,便在一日车程里被丈量。这个国庆与中秋双节同庆的八天,我们在河南商丘,把历史的厚重、团圆的温情与自然的惬意,酿成了一坛叫做“回忆”的酒。

    一、商丘古城:在砖瓦间读千年故事

    商丘古城的牌坊在暮色里格外醒目,蓝底金字的“商丘古城”匾额,与“青春似火 古城有约”的标语相映成趣,像一场古今的对话。古城墙上插满的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,砖石的缝隙里仿佛还嵌着明清的风雨——这里是全国罕见的“城摞城”遗址,地下城池的沧桑与地上建筑的鲜活,在脚下的每一块砖里重叠。

    登城时偶遇一场唐代戍边将士的实景演出,身着甲胄的“士兵”手持“唐”字战旗,在城墙上演绎着烽火岁月。孩子们好奇地摸摸铠甲,大人们则在古装演员的解说里,遥想当年商丘作为兵家要地的风云。

    夜晚的古城换了副模样,红灯笼挂满街巷,“近朱者赤,近你者甜”的网红墙前挤满了打卡的年轻人。我们沿着护城河畔散步,看灯光把古建筑的飞檐镀成金色,恍惚间,仿佛听见了明清时商贾的吆喝、文人的吟哦,在晚风里悠悠回荡。

    二、火神庙:敬一炷香,听火种的传说

    商丘是“火祖”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地方,火神庙便成了这片土地的精神符号。庙宇不大,却处处透着古朴庄重。殿内供奉的燧人氏像肃穆威严,香炉里的青烟袅袅升起,信徒们的低语与香火味交织,是对“文明火种”最虔诚的敬意。

    我们去时恰逢中秋,庙里的义工阿姨塞给孩子一枚祈福的平安符,笑着说:“沾沾火神的光,日子红红火火。”那一刻,宗教的神圣与民俗的温暖,在香火的光晕里融成了团圆的温度。

    三、柘城千树园:把脚步放进自然的怀抱

    从商丘市区驱车到柘城,千树园的绿意便撞进了眼里。木质栈道沿着湖水蜿蜒,对岸的白墙建筑在薄雾里若隐若现,像一幅淡墨的江南画。我们沿着栈道散步,看柳枝垂到水面上惊起圈圈涟漪,听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,国庆的喧嚣在这里被滤得干干净净。

    若是赶上傍晚,园里的灯景会悄悄亮起。红色的灯笼串成廊,“财源广进”的灯组在暮色里格外喜庆,湖水把灯光与树影揉碎,成了秋夜里最温柔的梦境。

    四、中秋夜:月圆人圆,最是家常味

    旅行的高光,从不是景点的打卡,而是中秋夜一家人围坐的餐桌。母亲蒸的枣花馍馍摆成了圆月的形状,父亲温了壶本地的白酒,我们在商丘的出租屋里,就着一桌子家常菜,看央视的中秋晚会。窗外的月光洒进来,把每个人的笑影都镀上了银边——这大概就是“团圆”最具象的模样。

    从北京到河南,从古城到公园,这趟行程像一块多味的糖,历史的厚重、自然的清新、团圆的甜蜜,在舌尖层层化开。商丘的烟火与故事,就这样在我们的记忆里,落了户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