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商丘市柘城县名的来历,与古代的历史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柘城县名起源于春秋时期。据史料记载,柘城县地处古代的柘国境内。柘国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小国,其地望大致在今天的河南省柘城县一带。柘国因柘树而得名,柘树是一种珍贵的木材,古代常用来制作弓箭,因此柘国以产柘木闻名。
春秋时期,随着周王室的衰落,诸侯争霸,许多小国被大国吞并。柘国也不例外,在春秋时期逐渐衰落,最终被邻近的诸侯国所吞并。后来,在战国时期,这个地方被楚国所控制。
至于“柘城”这一名称,则是在秦朝统一六国后,根据当地的地名和历史背景而命名的。秦朝在行政区划上实行郡县制,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和县。柘城县即是在这一时期设立的县,以纪念古代的柘国和柘木。
因此,柘城县的名称“柘城”既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,又体现了古代对自然资源的重视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柘城县逐渐发展壮大,成为今天商丘市下辖的一个县。举报 -
柘城是古老的炎帝朱襄氏故里,华夏朱氏、胡氏、陈氏宗亲元朝时期柘城发祥的根脉。夏朝时期称“株野”。商朝时期称为“秋地”。西周时期为“三恪”之一的陈国开国之都。东周春秋时期,宋、楚两国在此发生泓水之战。
柘城县,隶属与河南省商丘市。位于河南省东部、 睢阳区西南部,北与宁陵县、睢县相连,南与鹿邑县接壤,西与太康县相邻。 介于东经11506'11532'、北纬3400'3415'之间,属温带季风气候。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07万亩,辖22个乡镇、办事处,515个行政村、社区,截止2016年总人口102万人。
六千多年前,炎帝朱襄氏建都、安葬于柘城; 夏朝时,柘城称“ 株野”;商朝时名“ 秋地”。1914年属开封道;1949年属河南省商丘专区;1997年属商丘市至今。
境内有炎帝朱襄氏陵、柘城故城、夏姬墓、中原野战军指挥部旧址等文物古迹。县城中的容湖为国家湿地公园 、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。2015年,柘城县城关镇位居河南全省百强乡镇第59位。
举报 -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