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瓷194
迟来的商丘古城悟
身为土生土长的河南人,年过五十,此前路过商丘不知多少次,却从未真正停下脚步,好好感受这座城的韵味——直到这一次。而当我终于驻足,一脚踏入的,便是那满是岁月沉淀的商丘古城。
走进古城里的应天书院,明知眼前是近年复建的仿古建筑,可闭上眼,指尖触到青砖的微凉,耳畔似有书声萦绕,恍惚间还是像踏入了历史长河。单是“应天书院”这四个字,就承载着千百年的文化传承,如同一部摊开的厚重史书,每一页都写着文人墨客的故事,每一行都淌着儒家文化的脉络。
第二站到了张巡祠,同样是近年所建,但脚下这片土地,正是安史之乱时张巡率部坚守的地方。站在祠前,风一吹过,仿佛能穿透千年时光,隐约听见当年的铁戈碰撞、战马嘶鸣,那些保家卫国的壮烈瞬间,似乎就藏在这风里,等着被人读懂。
要说古城里最有“历史感”的,还得是那圈老城墙。高大厚重的墙体,被风雨冲刷得满是斑驳,砖缝里都藏着岁月的痕迹,却依旧稳稳地矗立着,像个沉默的守护者。伸手摸一摸那些老砖,粗糙的触感里,仿佛能摸到古代工匠的汗水与智慧——是他们一砖一瓦,给了城墙生命,让它守了古城千年的安宁,也记了古城千年的繁华与沧桑。
沿着古城的街巷慢慢走,脚下的石板路被踩得发亮,走上去“咯吱”作响,像是在轻声诉说着从前的热闹:或许是街边小贩的吆喝,或许是邻里间的闲谈,又或许是孩童追跑的笑声。街边的老房子错落有致,木雕的窗棂、砖雕的门楣,哪怕历经岁月,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,藏着古人的审美与匠心。偶尔走进一处深宅大院,院中的老树枝繁叶茂,光影落在青石板上,恍惚间好像能看见旧时主人坐在院里,摇着蒲扇谈笑的模样——这棵树,该是见证了多少家族的兴衰起落,又陪着古城走过了多少春秋。
商丘古城的魅力,更藏在它深不见底的文化底蕴里。这里是商文化的根,“商人”“商业”“商品”的说法,都打这儿来。走在古城的巷子里,看着两旁的老铺子,仿佛能看见千年前的商人挑着货担穿梭,算盘声、讨价声交织成一片,是他们的勤劳与敢闯,才撑起了当年的商业繁华,也给后世留下了敢拼敢闯的精神劲儿。站在这里,才真正懂了商文化不只是书本里的名词,更是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态度,是刻在河南人骨子里的创新与坚韧。
不只是商文化,这里还藏着火文化的源头——燧人氏在这里钻木取火,点亮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缕光;儒家文化也在这里扎了根,不知多少文人墨客曾在这里讲学、著书,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作。这些文化像一条条溪流,在古城里交汇融合,才酿成了商丘古城独有的韵味。
在商丘古城里,时间好像都慢了下来。没有城市里的车水马龙,只有街巷的宁静、老墙的沉默、古树的低语。沉浸在这样的氛围里,感受着岁月一点点沉淀下来的温度,心里满是平静与敬畏。这一刻才明白,历史从不是书本里遥远的文字,它就在这城墙里、石板路上、老树枝头,与我们的现在、未来紧紧连在一起——它是我们河南人的根,是我们的魂,更是我们往后走下去的底气与方向。#乐游商丘古城# #商丘老城# #商丘城墙# #商丘古城墙风景# #商丘# #商丘风景# #商丘旅游#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