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商丘74岁徐某家中离奇“消失”,遗体在楼下被发现,家人寻人苦寻数小时终获悲剧结局

商丘 更新于:2025-08-11 01:44
  • 用户9592754082432
    河南商丘74岁的徐某从家中“消失”,家人焦急寻找数小时,最终在楼下发现她的遗体。她是从4楼公共走廊的窗户坠下的,窗台高度只有88厘米,没有护栏,也没有限位器。悲痛的家属一纸诉状,将小区开发商和物业告上法庭,索赔34万多元,然而一审全被驳回,二审才改判对方各赔1.6万多元。这场官司背后,到底谁该为老人的命负责?

    74岁的徐某,家里人一直叫她“徐妈”,平时总是起得最早。

    天还没亮,她就会穿上厚外套,蹑手蹑脚地走到厨房烧水,生怕吵醒家人。

    可那天早晨,屋里一片安静。

    曹某迷迷糊糊醒来,伸手摸了摸旁边的床铺,冰凉的。

    厨房的水壶没有开过的痕迹,灶台也是凉的。

    “妈呢?”曹某皱着眉喊了一声。

    另一位家人答:“会不会下楼遛弯了?”

    “不对啊,这么久还没回来。”

    话音刚落,心里就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。

    他们顾不上多想,立刻分头去找。
    从家里的每一个房间,到楼道、院子、小区周围的大街小巷,都被他们翻了个遍。

    平时徐妈爱去的地方,也全都跑到了,可就是不见人影。

  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焦虑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每个人的胸口。

    直到早上8点54分,曹某冲到9号楼下,一抬头看向四楼的窗户,又低头看向地面,整个人瞬间僵住。

    地上,安静地躺着的,正是徐妈。

    “妈!”那一声喊,撕心裂肺,听得楼上楼下的人都探出了头。

    有人急忙拨打了120。

    几分钟后,急救车来了,医生摸了摸脉,摇了摇头:“已经没了。”

    民警也赶到现场,仔细勘察后说,老人是从9号楼4楼公共走廊西侧的窗户坠下来的。

    那是一扇普通的窗户,窗台高度大约88到89厘米,比国家标准的90厘米还低一点,关键是既没有护栏,也没有限位器。

    曹某当场就红了眼:“这窗户也太低了吧!又没个挡的,谁设计的?不想要人命了吗!”

    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,让整个家庭陷入巨大的悲痛中。

    徐妈平时身体硬朗,精神也好,没听说过有啥病。

    她喜欢跟邻居聊天,种花养草,从没给家里添过麻烦。

    谁也没想到,她的生命会在这样一个平淡的早晨戛然而止。

    悲伤过后,家属开始追问:这场意外到底是谁的责任?

    如果窗台高一点,或者有护栏,这一切会不会就不一样?

    很快,他们查到,小区是某乙公司开发的,物业由某甲公司管理。

    家属一合计,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。

    于是,一纸诉状,把开发商和物业同时告上了法庭,索赔34万多元。

    他们的理由很明确:开发商建房时窗台高度不达标,没加防护设施,物业在日常管理中也没有安装限位器或者护栏,安全隐患显而易见。

    然而,一审的判决,让家属的心凉透了。

    法院认为,他们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建筑存在直接导致坠亡的安全隐患,也不能证明物业在这件事上有直接过错,因此驳回了全部诉求。

    庭审结束时,家属忍不住当庭质问:“什么叫没错?我妈就是从那掉下去的!你们不装护栏、不加限位器,就没责任吗?”

    但法官只是摇头,说法律讲究证据,感情不能当证据用。

    家属气得脸都白了,立刻决定上诉。

    到了二审,气氛更紧张。

    庭审现场,家属的律师拍着桌子说:“88厘米的窗台,国家标准是90厘米,这不是低,是危险!再说了,限位器呢?护栏呢?物业在干什么?这叫尽到安全管理义务吗?”

    开发商的律师站起来反驳:“这位老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,她有正常判断能力。

    这栋楼已经使用多年,其他住户没有出现类似问题。

    事故发生是因为老人自己不慎,我们不能为所有意外买单。”

    家属听到这里,情绪一下子爆发:“如果是你妈掉下去,你还会这么说吗?!”

    法官敲了敲桌子,让双方冷静。

    二审法院查明,老人身体健康、精神正常,确实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。

    但调查结果也显示,窗台高度确实低于《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》的要求,而且窗户没有限位器。

    物业对公共区域的安全维护有合同义务,却没有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。

    那么,这件事法律怎么认?

    《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》明确规定,住宅窗台高度不能低于0.9米。

    法院最终认定,这起事故主要还是因为老人自己不慎,但开发商和物业各自也要为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责任。

    判徐某自己承担90%的责任,开发商和物业各承担5%。

    家属的损失,包括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共28.3万多元,另外精神损害抚慰金各2000元。

    6月30日,判决结果出炉:开发商和物业各赔1.6万多,其余诉求驳回。

    从最初要求34万,到最后只赔3万多,这个差距让家属难以接受。

    庭外,家属红着眼问开发商的代表:“这钱,是命换来的啊,你们赔得心安吗?”

    对方只是淡淡回了一句:“法律怎么判,我们就怎么赔。”

    这一句话,像一盆冷水,把家属的火气彻底浇透。

    火药味,从法庭一直延续到了法院门口。

    围观的人摇头叹息,有人低声说:“这事儿,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。”

    你觉得,这个判决公平吗?
    #MCN创作者计划#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